|
|
7月2日傍晚至3日凌晨,我市迎来强降雨天气。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闻“汛”而动,及时启动防汛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消除风险隐患,防范次生灾害。
按照市城市管理委工作部署,市道桥中心建立地(隧)道防汛应急小组,重点做好中心城区62个下沉地(隧)道防汛应急工作。2日17时,268名防汛人员到达值守点位,配备82部应急车辆、1980米护栏以及安全绳等应急救援物资。按照地(隧)道积水“10厘米预警、20厘米隔离”应急措施,于18时临时封闭天平桥南向西匝道、普济河道地道、海河东路大沽桥地道、南口路地道4处设施。18时30分左右,海河东路大沽桥地道、南口路地道解封;18时50分左右,天平桥南向西匝道解封;3日凌晨4时30分左右,普济河道地道积水排空解封。
河东区城市管理委及时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协调吸水车、吸粪车等具有排水能力的车辆,做好应急支援准备。组织各城市公园做好防汛备汛工作,视情停止公园内游船、游艺等设施运营,关闭封闭性公园,及时劝离、疏散、安置游客。组织燃气企业做好供气保障工作,加强管线巡查,做好抢修、抢险等应急处置工作。
(照片由河东区城市管理委提供)
西青区城市管理委多措并举,筑牢防汛“安全堤坝”。针对柳口路地道、胜利路地道、建设路地道等防汛重点点位,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值守,在重点点位提前布设6盏爆闪警示灯、30个防撞桶、50个路锥及20片隔离护栏等防汛物资,构建起“人防+物防”双重保障体系。
武清区城市管理委未雨绸缪,组织人员对城区燃气场站、环卫公厕、公园、涵洞、楼顶广告牌匾、LED大屏、果皮箱全面开展了安全隐患摸排检查,及时加固松动设施,确保汛期各项工作无遗漏、无死角。第一时间启动建设路和翠亨路2个涵洞防汛预案,加强对桥墩、桥台、排水设施以及桥下空间的隐患排查,出动值守人员18人,应急车辆4辆,备足档板等防汛物资,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组织路灯养护单位对易积水路段的照明设施进行巡线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路灯漏电事故。
(照片由武清区城市管理委提供)
南开区城市管理委接到气象预警后,立即调度防汛物资,做好道路排水保畅工作。排水部门全员上岗,对金谷园、文水路等9处易积水点位实施“一点一策”管控。提前部署移动泵车、排水单元等专业设备10余台(套),确保排水设施全负荷运转。应急抢险队伍24小时不间断巡查,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快速处置积水。在昔阳里、锦园里等小区出入口铺设临时排水管道,在凌奥花园、宸院等周边增派应急排水车,最大限度降低强降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照片由南开区城市管理委提供)
北辰区城管委组建四支应急分队开展防汛工作。绿化部门设立99人应急分队,按片区分10组配置,安排应急车辆20台,油锯、应急灯等工具按组配置;安排15人开展道路、公园巡查,发现树木倒伏等及时调度处置。市政市容部门安排应急人员30名,储备防汛折叠护栏30个、挡水板10个、防汛沙袋100个、爆闪灯10个、警戒带50卷;成立4个道路巡查组,对5处易积水点位实施不间断巡查,对养管范围内市政道路桥梁开展全面排查。在燃气安全方面,组建区级燃气应急保障队伍,安排应急抢险人员59人、应急车辆12台,配备电焊机4台、水泵3台、检测仪2个、地下管线探测仪1台、挖掘机2台、双回力液压动力站1台、过滤式自救呼吸器1台等,做好燃气设施巡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成立环卫应急处置队伍,安排路面扫保作业人员1750人、路面推水作业人员1500人、车队收水作业人员85人,极端天气情况下随时待命;备足备齐防汛物资,储备防汛沙袋200个、雨鞋40双、铁锹20个、手套120付、隔离墩30个;降雨预警后,组织环卫工人清掏雨水井篦周边垃圾杂物,及时清掏抽运环卫公厕化粪井;组织应急小队24小时待岗,视雨情水情开展道路清洗清扫,清理垃圾杂物,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照片由北辰区城市管理委提供)
(照片由北辰区城市管理委提供)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