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冯喜增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环卫工作长期以来的理解、关注和支持及所做的一切!您提出的“关于提高社区保洁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建议”,经我委再次认真讨论研究结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意见答复如下:
一、现状情况
(一)人员构成。街道保洁队伍大多由外阜务工人员组成,他们是居民社区环境卫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美化了城市,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宜居环境。
(二)保洁员队伍特点。由于环卫清扫保洁作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除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低外,还具有出工时间早、工作时间长、无正常节假日等鲜明的行业特点。正是由于招工入门条件低,决定了其待遇很难提到较高水平;又因作业活儿脏、苦、累,年轻力壮者不愿干,年老者干不了。所以,目前保洁员多为中年以上、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或者妇女。其工资收入增长主要依靠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
(三)经费保障渠道。目前,保洁员负责居民区里巷道路清扫、保洁及垃圾收运工作(主要负责开放式、无物业管理小区扫保工作),由于街道保洁队管理的临时工,因其作业范围未计入城市维护费保障范围,只能依靠收取城市居民清洁费和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维持,尚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近年来围绕“改善待遇”所做工作
您所提建议,近年来,市、区、街镇政府一直在不断探索,也一致在寻找合理管理模式。
(一)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管理模式。根据住建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要求,积极培育城市保洁市场主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保洁市场,采取“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将清扫保洁作业统一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清扫保洁队伍,建立保洁作业与管理监督相分离的机制,提高保洁市场化水平。我市各区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比如南开区成立专业公司(福润公司)统一管理街道保洁员,费用由专业公司统一经营运作,稳定了扫保队伍,提高了保洁质量,效果比较好;其他区街道保洁员由街道办事处管理,费用来源主要是:收取住户和单位保洁费、区财政补贴等。
(二)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切实维护环卫工人权益。我委作为环卫行业主管部门,一直在为我市环卫工人权益保障方面持续不断的努力。
2012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建城【2012】73号),文件从提高思想认识、规范劳动人事管理、提高职工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及落实保障措施等五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我委在摸底调研基础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住建部等部门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意见的通知》(津容环【2012】161号),就如何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环卫经费来自于城市维护费,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根据(津政办发【2013】65号)规定,纳入市、区两级财政年度预算。市政府、区县近几年非常关注一线环卫作业人员,出台一系列提高福利待遇的举措。2014年9月,我委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我市一线环卫作业工人工资待遇的意见》(津容人〔2014〕239号),规范了工资标准(基础工资、岗位津贴、工龄工资)、经费渠道和用工管理。街道保洁员等其他从事环卫服务的用工单位参照本意见执行。
三、需要改进推动工作
虽然我委在提高环卫工人待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是不尽令人满意的。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委职能,联合有关单位和区县对街道保洁员的管理机制、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持续推进,维护保洁人员的合法权益。
(一)持续推动提高一线环卫作业工人待遇收入。鉴于《关于提高我市一线环卫作业工人工资待遇的意见》(津容人〔2014〕239号)这一文件到今年10月1日有效期已满,我委拟会同市财政局继续就提高一线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进行进行进一步协商,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基础工资110%、每天12元岗位津贴、工龄工资每年60元标准上有所提高,从机制上为环卫工人提高待遇。
(二)持续推动冬送温暖、夏送凉爽及环卫工人节慰问活动,给予环卫工人生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关爱。
(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改革考核机制,提高机扫比例。我委将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轻型保洁车的投放数量,进一步提高街道里巷的机扫比例,将机扫保洁率作为考核各区环卫工作的重要指标,以此推动环卫行业劳动密集型人工清扫道路、人工清运垃圾等的传统作业方式的改变,不断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和作业条件。
(四)持续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稳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逐步推进成立专业公司服务保洁市场,明确聘用保洁员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应配备的作业机械等内容。进一步规范环卫作业市场化招投标机制,大力推行以保洁质量为主要内容、以确保环卫工人正常合理收入和社会保障为主要前置条件的竞标方式。
衷心感谢您给我们的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市容和园林事业的发展。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