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类别:A
公开属性:是
王迎代表:
现将您提出的“关于公园建设中赋予津沽文化内涵的建议”进展和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西公园以“美丽天津”建设为依托,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生态、大绿、自然、低碳、精致的设计理念,建设“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富有地域特色的新津派园林代表作。在公园设计和建设中充分结合了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质,凸显了九河下梢、东西交汇、多元融合、开放温良的独特气格。在细节中凝聚天津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与雍容华贵的“京派园林”和柔媚纤细的“海派园林”三足鼎立的传世之作。天津特色文化要素凝练其间,自然铺展。
公园尊重场地原有肌理与地貌形态,以对自然风貌最小扰动为原则,诠释天津独特的水文化,围绕水体形成三区。东部以唯美的园林元素塑造精致经典的浓荫休憩和活动场地,体现人与景观、文化与历史的互动。中部通过浓密绿荫与宽广水面的空间对比,突出大水大绿、美观大气的公园标志性景观,形成了林水交融、鸟语花香的宜人风景。主湖面的北侧堆山建阁,成为公园制高点“数帆台”,供游人一览“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画卷。西部突出水道幽深、芦花飘荡的湿地盛景。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完整统一的空间布局。
园内的地形变化进一步丰富了景观层次、加强了公园的空间围合和景观品质。改善了园内的小气候,为植物提供了多元化的生长空间,乔灌草配置与地形变化相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变化,漫步园中随处可体验“城市山林”的自然环境。
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其真正的魅力所在。以景观手法再现浓郁的天津文化特色和文化韵味,使其拥有独一无二的魅力,成为世界名园,是水西公园设计的愿景。
水西庄是天津重要的历史文化语码,原为天津芦盐巨商查日乾与其子营建的园林别墅,由于园主人交结名士,水西庄遂成为文人雅集,盛极一时的名园,引领了天津独特的文化品位,是北方著名私家园林。水西公园应以“水西”文化为本底,融合天津独特的文化特质,以园内建筑、植物景观为载体,将水西公园与水西庄在时空上的变迁勾连起天津文化底色的媒材,以查氏水西庄文人聚集为素材,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营造宣传以古代雅文化为主题的水西公园特色文化,虚化二者现实意义上的边界,打通天津历史文化的“任督二脉”,彰显水西气质。近期,水西庄后辈已与水西公园取得了联系,准备向水西公园捐赠族谱。
公园设计和建设中充分结合了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质,凸显出以水为魂、九河下梢、东西交汇、多元融合等历史积淀,诠释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等天津因水而生的发源内涵。充分考虑水西庄文化元素这个天津文化的重要语码,通过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手法、精致园林与新中式建筑的结合,细节中凝聚天津文化元素,既不同于雍容华贵的皇家园林,也不同于小巧玲珑的私家园林,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总体空间结构特征下,在关键点位布局建设藕香榭、屋南小筑、侯月舫、数帆台等21个园中园,景点以新中式风格为基调,突出了“黑、白、灰”的优雅色调,“轻、雅、秀”的建筑体量和“情、神、趣”的园林意境。这些建筑和小品再现了“泽国水乡”及“北方江南”的天津意向,引发人们对天津悠长文化的联想及回忆,讲述了有深度有温度的“天津故事”。为市民游憩、文化展示和科普宣传提供了丰富体验,使公园成为有生活、有生机的城市舞台。
二、市城管委(原市市容园林委)在园林绿化、公园建设中非常注重因地制宜,吸收72沽文化和地域文化,挖掘津文化的底蕴,通过景观设计对这一部分历史资源深入发掘并将其与天津城市建设有机融合,而非简单的拼贴、生硬的嫁接,在水西公园和北宁公园、西沽公园的提升改造中都有不同吸取和体现。2013年,借助南运河沿岸原有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对两岸进行重新规划和提升改造,打造了“天子津渡遗址公园”,公园依河傍水,景色优美,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植物材料烘托历史氛围,园内有重达62吨的“天子津渡”景观石、横刀立马的朱棣石像、古色古香的灰砖照壁、天津第一座能够开启的铁桥——金华桥的模型、竹竿巷百年条石、运河沿岸城市的雕刻小品等几大景观,无不彰显着运河孕育天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厚重感。通过主题雕塑、历史展示墙、明风铺地等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天子津渡”的历史典故。
虽然我们在公园绿化建设中吸取了一些天津历史文化,但由于多种因素,在挖掘天津历史,展现天津历史文化的结合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三、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天津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传承天津历史文化,不断提升公园建设的绿化景观品质和文化内涵,使天津历史文化、72沽文化在建设上体现。2019年,水上公园、中心公园、长虹公园提升改造和子牙河滨湖公园建设列入今年20项民心工程,在公园工程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吸取天津历史文化和72沽文化内涵,挖掘天津文化底蕴,提升天津城市建设的品味、魅力。
四、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市旅游主管部门将继续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现有文物资源,落实好《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城市建设特色风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挖掘文化内涵,积极鼓励适合的项目队伍和非遗传承人开辟固定场地,定期展示、展演天津传统音乐、舞蹈和体育类非遗的优秀项目,鼓励传承人编练适合普通百姓参与的健身操等,扩大项目的受众范围和传习人群。城市管理(公园管理)部门积极和市文化、旅游部门做好对接,积极配合、协调提供展示、展演文化场所。充分挖掘天津文化底蕴,活跃天津文化,打造美丽、靓丽、优美的天津城市,增强天津旅游观光吸引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天津软实力。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