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星期三农历十月初七
简体| 繁體| 无障碍服务|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127号提案的答复
2024-02-27 11:33 来源: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127号提案的答复
2024-02-27 11:33
来源: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农工党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提案,经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委强化牵头组织作用,调动各方力量,统筹推动各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工作,扎实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明显进展和变化。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垃圾分类有关工作情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主持召开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大会,并多次深入一线检查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市人大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全面监督、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市政协多次组织调查研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效开展。2018年,我市成立了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20个市级部门和16个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委。各区相应建立了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区级组织机构,我市建立健全了垃圾分类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2022年8月,全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提级高位指挥,张工市长亲自挂帅全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

(二)坚持部门协同推进。市分类办统筹推动16个区、20个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市委组织部牵头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走在前、分在前的先锋模范作用。市委宣传部组织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市发改委积极支持垃圾分类设施项目建设;市教委推进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小手拉大手”效果显著;市财政持续加大对生活垃圾处置的专项投入,并专门安排经费用于市级激励和宣传评估;市商务局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年度考核,强化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率先示范;市文明办、团市委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创建工作,发动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积极引领文明新时尚;市妇联组织和引导广大家庭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市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依法推动各行各业分类工作开展。其他市级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督导本行业、本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各区落实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了条块结合、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逐步完善法规制度。2020年5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我市颁布了《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1年6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同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一法一条例”专项执法检查,并提出审议意见。市政府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落实情况。近年来,市分类办因地制宜制定完善细化了《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10余部配套文件,逐步形成了“法+条例+工作方案+规范性文件”的制度体系,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全链条提升分类能力。我市坚持“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管控。一是全力推进分类投放系统建设。规范设置分类桶箱73万余个,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点位改造提升15154处,其中,建设分类箱房4754处、设置智能设备3296处、建设分类棚亭7104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100%全覆盖。二是着力提升分类收集设施能力。全市202座生活垃圾转运站、38个有害垃圾暂存点、395个可回收物交投点稳定运行。严把“上车关”和“中转关”,重拳治理混装混运问题。三是强化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全市共有生活垃圾运输车辆4047辆,其中:其他垃圾运输车2622辆,厨余垃圾车589辆,有害垃圾车86辆,可回收物收运车辆750辆,通过“车桶对接”规范收运作业,实现收集与运输环节有效衔接。四是分类处理设施运行稳定。全市建成投运13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关停,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100%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74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日,有害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00吨/日。印发《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可回收物纳入再生资源利用体系进行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五)形成评估考核闭环。结合住建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和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管理量化评估考核办法》,依托生活垃圾分类“津彩分呈”信息管理系统,每月实施“市考区、区考街镇、街镇考社区(村)”三级联合评估考核工作,实现全市域生活垃圾分类评估考核全覆盖。参照住建部做法,向各区区长通报评估结果,重点反馈问题短板,坚持每月复盘讲评,督促靶向整改,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六)注重执法力度温度。制定了《天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行政执法常用文书式样》等系列执法文件,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细化执法裁量,加大执法考核力度。《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市、区、街镇三级执法队伍依法开展检查44万余次,立案查处5213起。在强化执法力度的同时,注重体现执法温度,各级执法部门对个人违反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行为开展现场教育、提示提醒,下达“温馨提示单”5.5万余份,执法促管的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向好发展。

(七)持续开展宣传引导。推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全市3931所大中小幼学校100%的将垃圾分类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在天津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垃圾分类专栏,创设微信公众号,拓宽群众查询渠道。组建2892支志愿服务队伍,募选2271名讲师组建“津彩分呈讲师团”,组织各区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津彩分呈”网络直播29期,在线互动人数超过1200万人,定期开展以“津彩分呈”为主题的商超、晨夕、校园等垃圾分类系列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发布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7902个,参与志愿者达1.7万人,累计服务时长416.41万小时,累计发动社会参与人数9.22万人,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八)高质量开展宣传周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按照倪虹部长讲话要求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市分类办树牢“第一议题”政治站位,组织全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热潮。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召开全市城市管理部门专题会议,全市20个市级成员单位、16个区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研究部署落实举措。天津市紧紧抓住宣传周活动契机,开展以“津彩分呈”为主题的“共享单车、外卖、快递”等系列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见行见效,我市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夺得省级第一名,我市刘广超等4名同志入选全国分类达人,天津市垃圾分类处理培训展示中心等7处科普教育基地入选全国名录,河北区代表全市参加全国分类知识大赛总决赛并荣获团体优秀奖,在全国“垃圾分类齐点亮”活动中,天津市持续“领跑”,率先点亮天津城市地标。

(九)以民意为导向,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垃圾收运处理过程中产生恶臭异味,对周边人居环境造成破坏,群众投诉强烈的问题。我们以民意为导向,加大异味污染防治力度,积极为群众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一是加强对垃圾处置企业的调研帮扶。市生态环境局对垃圾焚烧企业异味问题开展针对性调研。 6月份,对大港垃圾焚烧厂设施运行、卸料大厅密闭负压,渗滤液处置等环节提出了工作建议,特别是为解决垃圾运输环节渗滤液撒漏污染环境问题,鼓励大港垃圾焚烧厂开展集团化垃圾运输新模式。针对餐厨垃圾异味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赴天津碧海环保调研异味治理。现场查看了餐厨垃圾运输、处置、在线监控等各个环节。该企业餐厨垃圾收运采用全密闭的专用车辆,运用北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进行全程监控;餐饮废弃物收运进厂后,在全密闭处置车间内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废物污水经提取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杜绝了废弃物的二次污染。该单位新建了一套生物除臭设备,在厂区周边按照恶臭电子鼻并与区生态环境局联网,实时监控厂区恶臭数据。二是加强对垃圾处置企业的执法监管。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垃圾焚烧执法检查工作纳入年度执法要点中,制定了专项执法检查方案,市、区两级环境执法部门加大了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执法检查,对我市13家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全覆盖帮扶指导。依托生态环境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超标异常督办平台,及时查找问题线索,强化对臭气浓度和渗滤液排放的执法监测。三是加强对垃圾处置企业污染物排放监管。市生态环境局督促垃圾处理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开展恶臭手工监测,并及时在“天津市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平台”公布监测结果,每月发布《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巡查情况月报》。持续关注生态环境部《环境空气恶臭污染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进展情况。
  

二、下步工作

(一)压实责任,强化统筹。发挥市分类办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压实各区街道、社区党建引领主责,压实机场、车站、码头、繁华地段、会展中心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责任,压实居住小区、沿街商铺等物业和经营者的投放责任,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推动各市级部门、各区结合工作实际,实行定任务、定进度,定目标、定责任,定期研究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攻坚源头。在全市推行“撤桶并点建箱房、定时定点投放”模式,督促社区设立值桶指导员、巡查员,引导和督促群众精准分类,尝试破题“分类首关”。一是配齐配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设施设备,加快投放收集站点提升改造,改善居民投放环境,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感。二是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志愿服务、居委协调、物业参与“五位一体”工作格局。推动示范街镇、示范小区等创建,形成示范街镇、示范小区“典型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分类推进工作模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加强持续宣传引导力度,做强“津彩分呈”宣传品牌,强化垃圾分类网络直播活动,充分发挥2918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和2271名垃圾分类讲师作用,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持续规范,理顺机制。统筹推动各单位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夯实属地的管理主责,依据《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水平。一是两网融合力争新突破。理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集运输体系的衔接机制,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与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两网融合”建设。二是加强物业小区的管理,压实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加强对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进行评估考核排名,建立公示通报制度。引导将垃圾分类纳入居民自治制度,积极推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三是持续加大垃圾处理恶臭异味整治,加强对垃圾处置行业的环境监管和垃圾处理企业污染物监测,加强对垃圾焚烧企业的检查指导,积极为群众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再次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城市管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附件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徽标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天津政务网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徽标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党政机关 天津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