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云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天津口袋公园建设提升优化建议”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针对“ 在规划布局方面,一是明确布局标准、二是强化协调联动;在设计建设方面,一是分类设定标准、二是突出主题特色;在管理利用方面,一是坚持建管并重、二是强化多元参与;在资金保障方面,一是明确资金标准、二是探索社会化运营。”的建议,经研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回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持续推进公园绿地建设,通过“大公园+小公园”的组合建设,构建点面结合的绿地网络,把绿送到了群众身边。自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建成134个。2024年继续建设提升56个口袋公园,为拓展群众休闲空间持续添砖加瓦。
一是规划布局上方便群众就近游园。在口袋公园选址布局上,我们坚持便民为民,重点围绕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区域,通过组织踏勘调研、倾听群众意见,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和现状绿地等,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公园围绕居住区、公共交通站点和学校周边,成为群众家门口的“会客厅”和“小花园”,切实把绿送到了群众身边,例如武清区今年计划打造福韵园等4个口袋公园,其中2个在学校旁边,方便接送学生的家长使用。
二是设计建设上充分满足群众需求。在口袋公园功能设计上充分调研吸纳市民的意见建议,结合周边群众年龄特点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设施,锻炼人群多的地方设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和小广场,老旧小区附近主要安装坐凳、适老化、无障碍设施等,孩子多的地方就配套一些游乐设施等。例如河西区今年的4个口袋公园,其中3个围绕社区老人能够就近活动来设计建设,并且把一些木质面层坐凳、座椅扶手等暖心设计融入其中,提升群众的使用感受。
三是主题特色上发挥公园价值。在公园特色上我们注重结合实际挖掘和打造一些主题,例如南运河文化公园通过文化景墙宣传大运河历史,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此外还建设有双碳主题公园、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燃气安全主题公园、双拥主题公园、孝亲敬老主题公园等,今年已经开工的红桥区西关北街甲骨文主题公园,过去是铃铛阁棚改片区的马家店遗址,1899年,天津学者王襄、孟广慧等人在这里鉴定、购买了殷墟甲骨,马家店也成为现有文献记载中,最早发现、研究甲骨文的地方,公园设计了雕塑、文字展廊以及甲骨文百家姓文化墙,保留这段历史记忆,做好文化传承。
四是指导各区做好养护管理。在已建成口袋公园的维护与管理上,指导各区园林绿化部门落实管理责任,加强养护管理,在开展服务中下足绣花功夫,根据群众需要适时进行微改造,为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提供绿色、整洁、安全的场地,不断提升口袋公园的人气和吸引力。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和“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具体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协调联动,科学规划建设,营造“三生”融合的良好环境。公园具有绿化美化环境、服务企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的多重功能,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有其独特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市区和部门之间协调联动,进一步优化口袋公园布局,找出口袋公园规划布局“空白点”,科学规划哪些地方应该“补绿建园”,实施规划建设。发挥口袋公园“见缝插绿”的优势,向社会广泛征集公共、开放的小地块,通过筛选,选出更好服务市民的点位。针对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加大规划、城管等各部门协调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从规划选址、政策落地等方面解决问题。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多元参与,探索公园共建共治共享。目前,口袋公园建设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学习借鉴南方城市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园建设好的经验,探索公园建设管理投资体制机制创新,利用现有场地资源植入文化、体育、旅游等消费业态,用经营所得补给部分养护支出等,努力实现“以园养园”。同时探索“社区认管”“单位认养”“居民认护”等方式,试验“园长制”,广泛吸引社会主体和居民加入协同管理,共同保障口袋公园良好运行平稳有序。
三是服务文化传承发展,打造特色主题,推进公园与文化的嵌入融合。目前,口袋公园彰显城市历史人文特色不足,需要进一步与历史文化遗产融合,实现以园载文、以文惠民。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和资源有针对性设计,最大程度展现地域文化,塑造风格气质。把天津的运河文化、民族工业文化、近代历史文化、现代都市文化、海洋特色文化等元素融入到公园建设中,赋予公园文化内涵,展示城市文化特征,让城市文化看得见、让市民群众记得住乡愁,让外地游客充分了解城市的气质与精神。
四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分类设定标准,提升口袋公园服务功能。不同区域的口袋公园,服务人群不同,使用要求不同。下一步,我们将着眼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调研、精准定位,丰富口袋公园的类别,增强“口袋公园”的差异化服务能力,提升群众的使用感受。例如在商务办公楼群中,利用“夹缝”空间设计尺度适宜,具备“停、憩、用”功能的工作型口袋公园,为忙碌的上班族提供就近的室外活动场所;增加社区型口袋公园,重点服务周边群众;增加适老化、适儿化设施,让社区口袋公园更便民。结合实际优化完善《天津市小型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导则》,让口袋公园更好地落地。
五是坚持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建管并重,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当前部分口袋公园还存在卫生保洁不及时、管理养护不到位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口袋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明确管理主体和养护标准。建立工作台账和巡检维护制度,细化服务内容,增加巡查频次,通过及时修剪、维修和更换,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公园绿化养护及时、环境卫生良好、设施正常运转,让群众使用得安心舒心,有归属感、有主人翁意识。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