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背景图
头部背景图
今天是2019年10月31日星期三农历十月初七
简体| 繁體| 无障碍服务|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318号提案的答复
2024-12-26 19:46 来源: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318号提案的答复
2024-12-26 19:46
来源: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我市市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提案》收悉,经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资源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生物多样性是绿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贵党派提出的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议很有针对性,对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等,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市生态环境局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圆满完成中国馆天津线上虚拟展厅、视频宣传片设计制作,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示天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履约成果。组织“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色稀有资源野生山樱花的保护”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2024年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美丽天津。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会同市有关部门全面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实施天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二、加快推动口袋公园建设

为增加群众身边的绿化活动场地,方便群众就近游园,自2021年起,市城市管理委将公园建设从大型城市公园逐步向选址灵活、面积小巧、贴近群众的口袋公园延伸,通过丰富绿植、地面铺装、增加设施等,将城市边角地、现状绿地改造成群众身边的“会客厅”和“小花园”,以满足市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绿色休闲空间的需求。口袋公园建设2022-2024连续三年列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

在口袋公园建设中坚持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充分保护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不大拆大建、不过度改造,尽量就地取材,做好原有大树的保护利用。按照《天津地区推荐园林树木栽植导则》《天津市城市绿地碳汇设计导则(试行)》《天津市节水型绿地建设导则》,选植节水耐旱、碳汇能力较强的本地适生树种,例如白蜡、国槐、紫叶李、碧桃、海棠、大叶黄杨等。通过乔木和灌木搭配、常绿和落叶植树结合、藤本和草花搭配、赏花和赏叶植树结合,提升植物群落的生存能力,形成舒适、宜人的绿化景观;同时避免使用飘絮、滴油或带尖刺等对老人、儿童不友好的植物,保障群众安全游园。河东区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充分利用工业遗存内得天独厚的绿色空间,对老旧厂房进行转型升级,并在项目中按照城市更新有关要求落实生态建设内容,在更新范围内规划建设公园,提升周边环境品质。

三、推进城市绿化增量提质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市城市管理委与市规划资源局等部门及有关区政府依据上位规划编制《天津市“植物园链”专项规划》,由天津外环两侧防护林带串联刘园、北辰堆山、银河、南淀、程林、柳林、新梅江、梅江、李七庄、水西、子牙河11个植物公园,打造环绕中心城区的“翡翠项链”和“绿色串珠”,形成“植物森林”效应。按照规划,每个公园体现不同的植物分类主题,分别为月季园、花灌木园、天津乡土植物园、水生植物园、耐盐碱植物园、白蜡园、地被和宿根花卉园等,规划远景拟收集各类植物万余种,通过科学选择植物品种,加强适生乔、灌、花、草多层绿化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充分体现树种的多样性和每个公园的独特性,为推动津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提升城市绿地碳汇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作用。目前水西公园、梅江公园(一期、二期)已建成,新梅江公园、柳林公园正在实施建设。

2021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委推动园林绿化增量提质,梅江公园(二期)、复兴河公园、城市绿道公园三期等陆续建成开放,2024年还将建成开放新梅江公园(北段),推进柳林公园(二期)建设,持续增加中心城区的绿色生态空间。在公园建设中坚持生态大绿原则,选取适宜我市的本土化、多样化乔木、灌木等植被种类进行组合设计,并结合实际栽植苹果树、梨树、山楂、山桃等食源蜜源树种,在保证植物多样性的同时,为鸟类、昆虫等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和食源。在公园管理上,积极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充分利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划定开放共享区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能量交换,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四、做好鸟类栖息环境保护

市规划资源局持续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目前天津拥有山地、森林、湿地、海洋、农田、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是全球9大重要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至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优势使得我市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每年均有大量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在我市北大港、七里海、团泊、大黄堡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栖息越冬。

市城市管理委持续指导做好城市公园绿地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并做好园林科研和病虫害防治,保持公园绿地植物的多样性,使公园成为鸟类、昆虫以及小型野生动物的良好的栖息地。保护好城市公园的湖泊、水体,适时补水和排涝,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为各类水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障鸟类活动迁徙,为生物多样性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城市古树大树保护,建立古树名木保护档案、古树后备资源库、城市大树管理台账,所有古树名木挂牌保护、专人负责,形成复壮古树名木、储备古树后备、精心管理大树、增补一般树木的多层次保护体系,为鸟类提供栖息和交流的“踏脚石”。

下一步,市城市管理部门、市生态环境部门、市规划资源部门将继续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上发力,全力推动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

再次感谢您对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徽标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天津政务网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徽标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党政机关 天津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