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乔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天津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提案”,经会同(会办单位)研究答复如下:
我市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入贯彻《天津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要求,正研究制定我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意见,同时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召开年度全体扩大会议,部署年度重点工作。结合您提出的工作建议,现将各相关部门贯彻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如下汇报。
城市管理部门:强化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特别是组织开展城乡接合部、次支道路、背街里巷市容环境治理工作,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完善公园养护机制,2024年将建成新梅江公园北段,推进柳林公园二期建设,新建提升口袋公园50个;积极配合市规划资源局编制完成《天津市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目前已通过市政府审定,向社会公布,会同市公安交管局推出便利停车举措,在法定假期期间,允许市民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正常通行秩序的前提下,可以在各大超市、菜市场、临街商铺、旅游景点以及具备条件的小区周边道路,临时单排顺行停放车辆;抓好城市道桥运行监管,提升改造一批桥梁道路,持续推进韧性城市。
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推进我市非机动车道通行环境改善工作,通过规范非机动车道、规范布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道彩铺、增设机非护栏等措施,合理有效保障非机动车通行空间、保障慢行交通通行安全。同时,加强路检路查,增加巡逻频次,持续加大对违法停车治理力度,充分保障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下一步,将持续配合建设单位做好新、改、扩建道路慢行交通系统的交通工程方案设计工作,完善路口行人护栏和机非隔离护栏,加大违法停车查处管理力度,保障非机动车慢行交通的连续畅通,增加群众绿色出行意愿,提升我市慢行交通品质。
教育工作部门:正式启动实施了我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一是市教委直属学校带动合作共建学校成为新优质学校;二是高等院校举办附属中小学形成品牌;三是“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建设区域优质教育高地;四是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五是学区化办学内涵品质显著提升;六是运城区区内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发展格局初现。下一步,将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质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启动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2.0工程,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工作部署,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围绕人才引育留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一是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出台《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加快引进优秀人才来津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聚焦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提出10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升级加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加快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助推天津高质量发展。二是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将人才“绿卡”全面升级为“海河英才”卡,拓展配套服务功能,打造人才在津生活工作“一卡通”,创新“人才举荐制+直接发卡”模式,会同相关部门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安居、医疗健康等方面提供专属服务。实施《天津市人才公寓认定支持办法》,多种渠道筹集认定一批市级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住房安居保障。目前我市已建设认定市级人才公寓160余万平方米,配套了民水、民电等优惠政策,为人才解决阶段性安居需求。三是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开展“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活动,组织重点用人单位赴重点高校对接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举办“海河英才”专场网络招聘会,设置高校毕业生求职等专区,组织直播带岗、就业指导服务、人才政策解读等线上服务。织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等各类招聘活动,创新招聘形式,促进人岗精准对接。四是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编制《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清单》,通过多形式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推送,帮助毕业生进一步了解我市相关支持政策。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面向毕业生集中开展政策宣传、招聘对接、就业指导等服务。印发做好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求职登记小程序、上门走访、基层摸排等多种形式,及时将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帮扶范围,全面落实实名制就业服务。下一步,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锚定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纵深发展,积极营造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一是拓宽人才工作矩阵功能,在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服务保障。二是以落实《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积极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吸引和留住更多产业急需人才。三是按照需求对口、专业对口的原则,开展各类“会、展、赛、行”活动,鼓励青年人才来津创新创业,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商务工作部门:结合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社区居民和青年人构建更为便捷舒适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修订出台《天津市社区商业配置规范标准(试行)》,发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为提升便民生活业态补建的精准性提供了有效助力。盯紧民心工程项目,新建和提升武清蒲瑞馨园菜市场等8家民心工程菜市场;新建物美等品牌连锁便利店67个,进一步满足了周边市民的相关生活需求。印发《关于推动全市菜市场增设便民服务微型业态的通知》,让“小修小补”有序回归百姓生活。针对年轻人生活工作特点,打造24小时营业的社区生鲜冰箱,解决社区上班族下班回家晚买不到新鲜、便宜农副产品的问题,现全市已布设智能蔬果售卖柜70余组。同时,推动美团等生活服务平台企业在全市布设智能取餐柜405 组;推动爱回收等企业设置中心城区智能再生资源回收点2200余个;鼓励引导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便民商业模式,建成24小时便民售药机280个。支持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强末端网点建设,鼓励智能快件箱、末端综合服务站进社区,全市目前已建设末端网点5120处,铺设智能快件箱4786组、格口48.7万个。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一步便利居民消费,提升生活品质。
体育工作部门:高度关心关注青年健康发展,采取有效举措提升青年健康水平,激发青年干事创业活力和信心。一是每年联合团市委共同举办天津市青年体育节,每届体育节历时数月。三大球、皮划艇等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项目都曾纳入体育节的比赛内容,受到广大青年的踊跃参与。持续举办“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二是组织市运会、市民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将三大球三小球等青年喜爱的运动项目纳入运动会,为青年提供高品质参赛平台。以天津马拉松、海河龙舟赛、国际智能体育大会、“大美天津”自行车生态巡回赛等品牌赛事为引领,广泛开展各级各类适合青年群体的赛事活动,引导青年增强健身意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下一步,将于2024年举办天津市第二届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鼓励青年在体育领域创新创业。举办第七届中国天津体育旅游大会,利用天津市天津山河湖海等资源举办水上运动、山地户外等新兴时尚运动项目,吸引大量青年参与。持续打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具青年特色的品牌赛事活动,着力提升赛事品质,提高办赛水平,扩大宣传和社会影响力,为青年健康发展助力。
卫生健康部门:2021年8月,出台了《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业(夜)诊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在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中开展“业(夜)诊”服务,让“上班族”“学生族”“银发族”等人群看病就医更方便。各区卫生健康委和各医疗机构积极落实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因地制宜,丰富“业(夜)诊”服务形式,开拓了“晨诊”、“午诊”、“夜诊”等多种形式,让广大患者在工作日无需请假就能如期看病。在社区医院建设方面,以常态化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推进达到推荐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医院”,增设诊疗科目,满足群众诊治需求。推动胸痛救治单元、社区疼痛门诊建设;鼓励设立糖尿病、精神疾病、老年病、儿童病、康复等符合百姓需求的特色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卫生机构解决。下一步,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医疗资源供给,进一步满足市民看病就医需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全面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连续三年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列入民心工程。自2021年起,指导各区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以盘活存量房屋改建为主,选址重点安排在商业聚集区、轨道交通站点、工业产业园区附近。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设收入线门槛,青年人才可按需求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2024年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列入民心工程,计划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间),并将指标分配至各区。下一步,将指导各区推动项目建设,制定工作目标,细化项目台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项目尽快建成运营,并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和管理品质,为打造人才引进最优“软环境”加力增效。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
版权所有: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3
津ICP备10200891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59号
联系方式:022-63081798(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