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名    称 :
市城市管理委关于印发2021年天津市城市管理工作总结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000MB1660879L/2022-00003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发 文 字 号 :
津城管办〔2022〕10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机关事务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市城市管理委关于印发2021年天津市城市管理工作总结的通知


市公用事业局,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

2021年天津市城市管理工作总结》业经委党组第2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梳理总结好本部门各项重点任务,确保2021年工作收好尾、2022年工作开好头。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22128

(此件主动公开)




2021天津市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2021年,市城市管理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秉承民生办、民心办的功能定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抓手,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破解了一批城市管理难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城市更具温度和品味。

一、持续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形象更加干净整洁、大气洋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迎接建党百年为契机,紧密结合创文创卫工作,深入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干净、整洁、靓丽、大气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服务水平,助推天津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扮“美”。加强沿街建筑立面外檐安全隐患排查,整修老旧沿街建筑外立面破损、松动、锈蚀、缺失的窗套、线角、檐口线、空调罩等建筑附属元素和设施12.92万余平米。深入开展市政设施维护,对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及附属设施进行检修维护,高质量完成804条道路、109座桥梁维修养护,道路小修量70万平方米,对389处桥下空间隐患进行整治提升。开展城市家具维护,对全市建成区内各类果皮箱、公交站牌、候车亭等城市家具进行清整清洗,对破损锈蚀的进行更新或油饰,累计清洗、油饰、更新和维护各类城市家具2.59万余处;开展交通设施维护,清洗、油饰及更新各类交通设施8584处,施划标线1.9万平方米,城市环境实现明显改观。重大节假日期间,在友谊路、宾水道、马场道等23条道路升挂国旗2.1万余面、道旗1.32万余面,更换过街天桥公益广告80余面、设置街景主题造型171余处,形成节点组团、点线相连、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二是坚决治“脏”。以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居民社区、背街里巷、拆迁片区及接壤插花地等为重点,开展全市环境卫生大清整大清洗,清除脏乱死角2.04万余处、清理各类垃圾15.84万余吨;开展机动车辆脏污整治,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带头作用,保持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运行保障车辆的车容车貌的清洗保洁,累计清洁脏污车辆4.36万余次;开展渣土运输治理行动,对车体不洁、密闭不严、运输撒漏等问题进行重点查处,发现整改问题1228个,处罚223万元;在对全市可机扫水洗道路机扫率、水洗率实现两个100%的基础上,加大对主次干道、入市口、重点区域、三站一场、国家会展中心周边的清扫清洗保洁频次,清扫保洁道路10.58万次,国家会展中心首展期间,天津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三是严格治“乱”。严格治理乱摆乱卖,强化对建成区重点区域、主次干道、主要交通路口、公交场站、旅游景点和国家会展中心周边的治理,加大执法巡查频次,治理占路经营1.78万余次,规范沿街门店2.44万余处;严格治理乱停乱放,对共享单车超维运营、超维投入等现象进行严格治理,及时约谈相关企业,对三轮车违法上路、违法载客、违法制售以及占用道路从事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坚决取缔,对不按规定停放、停放溢出泊位等问题进行严格查处,累计查处共享单车、三轮车、僵尸车等乱停乱放7.99万余次,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四是重点治“差”。对全市外环线以内的各类工地围挡进行排查和规范,对实墙围挡破损的进行修复,对附着广告画面破损的进行更新,及时更换公益广告画面内容,累计规范建筑围挡1122余处;对未经行政许可擅自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设施进行治理,拆除楼顶广告、楼顶单体字和标识,更新各类破损、破旧的户外广告,清理各类临时悬挂、张贴广告9863余处,巩固户外广告治理成果,亮出城市天际线,进一步美化城市整体环境。

二、持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把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作为生态建设的有效抓手,围绕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和养管力度,让群众充分享受绿色成果。

一是加快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建成并开放梅江公园(二期),为周边社区6万居民日常休息娱乐提供空间。完成体北公交站等16个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约22.07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制定出台《天津市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在大运河监控区新建提升双环带状公园、延吉道带状公园、明珠公园、中心园4个项目,实施绿化面积约12万平方米。推动新梅江公园、柳林公园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完成《天津市植物园链专项规划》编制并提交初步成果,同步推进项目前期筹建策划工作。栽植各类花坛、花境200余个,创建100条精品绿化养护路、100个最美精品花坛、100个优美公园、20条优美市花月季路、20个优美月季花坛。建设完成徐州园博会天津展园。

二是持续推进绿居建设。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美化小区环境,宣传绿色低碳生活,提供技术支持,形成示范引领。发放养花植绿低碳生活倡议书20余万份,在市级综合公园、区级公园等开展60余次大型赠花和现场义务咨询活动,向市民赠送多肉植物、常春藤、花卉种子等共计169余万余盆/株,50余万市民参加赠花、科普和技术咨询活动,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完成23个绿色低碳花园示范社区和40个绿色低碳主题花坛建设,同时结合庆七一,在公园、广场、主要道路等节点,摆放鲜花400多万盆,设置各类花坛、花境、花柱、花墙、草雕300余个,绿化景观效果显著提升。

三是持续抓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组织园林专家全面调查建成区内古树名木,建档立卡,挂牌保护,定期监测,切实加强大树名木保护。开展园林绿化夏季养管会战,组织开展清理枯枝死苗,松土除草,摘除树挂等,确保公园整洁有序。对园林植物进行水肥养护和整形修剪,消除落枝等安全隐患。开展行道树等园林绿化树木的补植,维护园林绿化景观要求。对美国白蛾等多发园林病虫,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做好公园的生态修复和设施修补,保持公园良好的卫生环境和园容园貌。

三、持续补齐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垃圾治理能力和水平

坚持把垃圾分类作为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有效手段,把垃圾处理的无害化作为垃圾处理的底线,全力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末端处理4个环节,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2.5%

一是全力推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场积存渗滤液一场一策整治方案,推动8个填埋场积存渗滤液处理工作。2021年,完成6座填埋场积存渗滤液处理工作,双口填埋场和东丽华明填埋场积存渗滤液处理工作达到序时进度。多措并举,统筹研究双口填埋场67.6万吨渗滤液和8.7万吨浓缩液处理工作,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推动东丽华明非正规填埋场启动积存渗滤液应急处理工作。制定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陈旧生活垃圾应急处置方案,在完成静海区双塘镇、北辰区西堤头镇、北辰区青光镇3处在帐项目的同时,举一反三,在全市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排查出武清区、东丽区、津南区等部分区域存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2处,并全部整改完成。

二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全市13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焚烧发电处理能力达到17450/日,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量约17.8亿度,节约标准煤炭约53万吨;新建宝坻、宁河、蓟州区3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在运的5座厨余垃圾综合处理厂和100余处就近就地处理点有序运转,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500/日。推动大韩庄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设施问题整改工程全部完成。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东丽、武清区生活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大韩庄飞灰处理厂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推动完成国家会展中心140/日、16/日垃圾转运设施和厨余垃圾就近就地5/日设施,以及滨海国际机场15/日转运设施建设。

是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持续提升。召开全市垃圾分类大会,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等8部配套文件,组织城市管理系统千名干部进社区报到、入小区轮值,城市管理系统1357名党员干部全部完成报道对接,开展工作,建成800多个示范社区。开展”“”“设施配备和改造提升,购置909辆垃圾分类运输车辆,配置分类垃圾桶箱73万个,完成1616处厢房建设,建设48个有害垃圾暂存点,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220座,转运能力达15950/日,我市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3864所大中小幼学校将垃圾分类纳入教学体系,全市5217家各级公共机构按要求配建分类设施,建立天津市党政机关垃圾分类考核机制,通过网上系统对分类进行跟踪,实现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通过分类全链条管控,我市生活垃圾首次呈现三增一减态势,厨余垃圾分出量同比增幅62.3%,有害垃圾日收集量增长3倍,可回收物年处理量同比增长90%,其他垃圾减量明显。

四是垃圾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严格落实《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展全市垃圾分类执法专项行动,针对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732起,罚款85万元。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渗滤液处理排查检查,全市清运生活垃圾223.5万吨,全部无害化处理。对定点治疗医院、发热门诊医院和集中隔离点生活垃圾,集中投放、定点收集、专车运输、全部焚烧。强化进口冷库生活垃圾专项管理,强化废弃口罩管理处置,专项处理涉疫生活垃圾8.8万吨,杜绝了病毒传播媒介等次生问题发生。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检查2137次,立案处罚104起,罚款153.1万元。

四、持续发挥公用事业管理职能作用,城市运行与公共服务保障全面加强

强化公共事业的运行、管理、维护,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质量为群众生活、出行和休闲娱乐创造良好条件,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一是全力提升居民供热服务保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供热工作冬病夏治,针对供热期间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围绕户内暖气不热、管网老旧等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供热服务上水平专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诉求。在完成全年5085项入户供热改造计划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最终完成12483户群众户内供热设施改造。在落实民心工程供热旧管网改造50公里的基础上,又组织有关区将供热旧管网改造增加至115公里并全部完工惠及96个居民社区50712户居民。与全市177家集中供热养老服务机构完成对接,并向131家机构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服务。

二是全力破解群众“出行难”问题。2021年道桥设施专项维修工程包括新红桥等C级桥梁维修改造工程、广东路及长江道等6条道路提升和津美、回生等20座人行天桥专项维修项目,已全部完工。北站、佟楼、绍兴等6C级桥梁施工改造已完成。机构改革以来,大力推进四个一批工作落实落地,激活泊位32030个,共享泊位7888个,新建泊位55515个,挖潜停车场92处,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并及时制定出台《天津市公共停车场(楼)建设计划表》。系统全面维修维护解放桥,71日晚解放桥开启,活动现场观赏人数达20余万、网络关注度人数达700万人次,恢弘大气、灯火辉煌的夜景组团,充分展现了天津大都市形象,受到中外游客和市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是全面加强城市安全监管。抓好液化气企业安全监管,加大对81家液化气企业管理力度,目前已注销16家、关停4家、正在履行相关程序5家,同步完成燃气旧管网改造98公里。抓好道桥设施安全保障,推动建立634人规模的市、区两级道桥应急专业队伍,组织完成市管185条道路、377座桥梁检测评估,推动各区完成道路检测1403条,桥梁检测542座,389处桥下空间隐患完成整改。实施窨井盖治理,组织各行业部门、各区开展排查,发现并治理隐患13315座,重点对涉路管线井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解决涉路管线井井盖缺损问题2399件,处理无盖井案件186件,督办解决病害井54座,公示填埋(盖)病害井242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

五、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把握工作看似对、实则为的内在要求,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让更加宜居宜业宜乐的舒适环境。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对标对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完成《天津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十四五规划》,涵盖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景观、燃气供热、道桥停车、综合执法、一网统管、人才建设等八个方面重点内容,努力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全方位提升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公用事业管理水平。启动《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天津市环卫设施布局规划》《天津市垃圾治理规划》等专项规划,确保全委的总体战略、发展布局、重要目标、重大任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是加快推进“一网统管”。以既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依托,对城市管理领域的所有设施量开展全覆盖的普查,整合完善执法信息系统、找公厕小程序、灯杆亮身份、供热能耗、道路巡管等既有信息资源,同时,提前入手,梳理标准、流程和责任落实,努力做实线下工作,为线上业务的好用奠定坚实基础,使城市管理更加系统化。

三是实施乱停乱放治理。组织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秩序专项检查活动,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占绿毁绿、违规停放等违法行为进行治理,治理问题2.9余万起,行政处罚38.5余万元。持续开展建成区违法占路经营专项执法工作,治理违法占路经营问题13.2万余起,行政处罚49.4万余元。

四是全面提升亮化品质。对海河两岸、重点线路、奥体中心等现有夜景灯光体系进行维修维护,维修夜景灯光设施802余处、检修维护海河夜景灯光线25公里,对灯光演绎动画进行主题更新制作,烘托建党100周年灯光氛围;62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现场直播天津市夜景灯光靓丽景观7分钟,各大媒体竞相转播。针对道路社区路灯照明度差、能耗高的问题,改造781个(条)小区(道路)路灯13770套,切实解决有灯不亮问题。

五是持续抓实安全生产。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排除隐患180余个,组织制定完成供热、燃气等4个市级层面应急预案和园林绿化、城市照明等3个系统应急预案,以及154个机关基层专项预案,推进4支应急队伍建设。认真汲取湖北十堰6·13”等燃气事故教训,全面加强供热、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和燃气市场违法行为治理,整改各类问题3458个,消除燃气隐患。

六是全力推动群众诉求合理解决。制定出台市城市管理委《便民服务专线工作管理办法》《巡查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厘清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程序,规范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全年,通过市级平台受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56867件,办理率100%,群众满意率持续提高。精心组织每月公仆接待日政风热线活动,受理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71件;通过行风坐标活动受理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8件;通过政民零距离受理并解决问题160件。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巡查和市容环境专项巡查,检查发现各类问题601及时反馈到各区和有关业务部门,并督促整改。

六、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推动自身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机关基层实现作风一新、面貌一新。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大力减轻基层负担,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01件,政协提案78件。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加强审计监督,稳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修订完善《城市管理系统综合行政执法适用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等21部城市管理执法配套制度文件,为开展执法工作提供制度遵循和法治保障。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向中心城区6个区和环城4个区行政审批局委托下放牌匾设施行政许可权限,完成公交候车亭和公交车体户外广告行政许可事项委托市交通运输委实施工作。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许可(含2个类型项)、国有闲置建设用地临时绿化注销备案的承诺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减为4个工作日,已完成提速80%目标。完成用气报装系统开发建设,与津心办APP实现对接,免征18家中小微企业占用费,涉及金额569712推行城市管理领域轻微违法免罚机制,对市场主体涉及占路经营、户外广告等城市管理领域5种轻微违法行为设定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促进市场主体依法合规、诚信经营。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城市管理委始终绷紧思想之弦,制定专项方案,统筹做好垃圾收运、环境清整、公园管理等工作,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守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城市管理防线,确保城市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安全有序。

对标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对标先进城市的经验,对标群众的需求,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精细不够,工作成效面上行、具体行,但在细节上、品位上、系统性上还差强人意,比如对背街里巷、城郊结合部等容易忽视的城市里子的治理不到位。二是主动性不够,创造性不强,被动落实是常态。思想不够解放,争先意识不强,工作相对保守,习惯于按照上级的要求去做,照着兄弟城市做法去抄,城市管理工作的创新不够,特色不足。三是智慧城管存在很大差距,靠人多,靠技术少。管的意识不强,理的能力不足,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和陈旧,引用新理念,新技术提升治理水平不够,城市发病治、未病防的能力还不足,大数据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附件: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