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公用事业局、市综合执法总队、委相关处室:
为高质量完成我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研究制定了《市城市管理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实施方案》,业经市城市管理委2022年第12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22年5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个保卫战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市城市管理委有关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本方案。
市城市管理系统围绕打好蓝天保卫战主要目标是: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控;建成区道路桥梁、园林建设等施工工地加强施工扬尘综合治理;加强城市道路保洁和清扫,持续开展“以克论净”考核;推进市政设施恶臭异味整治;有序推进建筑供热计量收费工作。围绕打好碧水保卫战主要目标是强化城市沿河垃圾治理;规范道路清扫保洁;完善“海上环卫”制度,加强岸滩垃圾整治。围绕打好净土保卫战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实施“500米”净岸工程;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1.按要求实施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30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改燃并网或关停工作。(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时期减煤10%的任务目标。(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3.加强监督检查,打击违法销售散煤行为.(责任部门:执法协调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4.全力做好气源电源等供应保障。组织城燃企业落实合同并切实加强民生用气保障,上游供气企业要严格按照合同足额供应。采暖期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取暖需求。加强“煤改电”电力供应保障。(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5.城市邮政、环卫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80%。(责任部门:环卫处、废管处、规划计划处)
6.加强施工工地和交通扬尘等面源应急管控。黄色及以上预警期间,砂石料厂、石材厂、石板厂等应停止露天作业;施工工地应停止土石方作业、建筑拆除、喷涂粉刷、护坡喷浆等;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应增加机扫和洒水频次;未安装密闭装置易产生遗撒的煤炭、渣土、砂石料等运输车辆应停止上路。(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环卫处、废管处)
7.到2025年底前,汽车整车制造底漆、中涂、色漆,汽车修理底色漆、本色面漆,以及室外构筑物防护和道路交通标志全部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木质家具、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制造,以及钢结构、船舶制造使用比例达到国家要求。(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园林管理处)
8.各区合理安排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划线、沥青铺设等市政工程施工计划,尽量错开5至9月高温时段。(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
9.对物流园、工业园、货物集散地、公交场站等重点场所,以及仓储物流、加工制造、客货运输、市容环卫、邮政等重点单位入户监督抽测机动车;全市每年入户抽测车辆不少于1万辆次。继续组织实施机动车大户制管理。(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办公室、环卫处、废管处、园林管理处)
10.2021年底前停止使用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老旧燃气公交车。2024年底前,全市基本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清扫车、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和邮政车。2025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责任部门:环卫处、废管处)
11.持续推动全市水利工程施工工地、外环线以内建筑施工工地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推进全市工业行业移动源污染防治,引导工业企业停止使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12.基本淘汰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或使用15年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场内作业车辆。(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13.调整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扩大禁用区范围、增加管控机械类型、严格机械管控要求。(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14.持续落实分行业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监管机制,巩固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程机械环保监管制度,形成编码登记、排放检测、超标处罚撤场全链条管理。(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15.严格落实《天津市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实施使用机械信息编码登记工作,做到“应登尽登、动态清零”,督导施工工地落实机械进出场记录要求。(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16.严厉打击黑加油站和非法流动加油车。(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综合执法总队)
17.加强建筑、公路、道桥、水利、园林绿化等施工工程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工地周边100%设置围挡、裸土物料100%苫盖、出入车辆100%冲洗、现场路面100%硬化、土方施工100%湿法作业、智能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控尘措施监管。(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18.鼓励重点区域地铁施工采取全封闭施工,焊接作业采取密闭式作业,焊接烟尘集中收集处置。(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综合执法总队)
19.外环线以内区域、滨海新区核心区以及各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等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施工工地,100%使用低挥发性工程涂料和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20.对各类长距离的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线性工程,合理缩短施工距离,实行分段施工,并同步落实好扬尘防控措施。(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21.完善各类施工工地扬尘管理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每季度更新清单。(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22.每年开展扬尘专项治理行动。(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环卫处、废管处、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园林管理处、执法协调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23.开展渣土运输合法合规整治行动,切实提升渣土清洁化运输水平。检查建筑垃圾源头治理和运输情况,从严查处建筑垃圾装运过程中发生的抛洒滴漏、车轮带泥、车体不洁等违法违规问题。(责任部门:废管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24.建立渣土运输企业和车辆差异化管理制度,定期通报违规企业和车辆。(责任部门:废管处)
25.对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对控尘措施不到位的,整改到位后方可运行。对违法违规设立的消纳场所,坚决予以取缔。(责任部门:废管处)
26.指导各区、各街镇加大巡查巡管、联防联治力度,实现清扫保洁全覆盖。(责任部门:环卫处)
27.推进吸尘式机械化湿式清扫作业,到2025 年,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3%。(责任部门:环卫处)
28.依托道路“以克论净”考核机制,组织开展道路科学扫保落实情况检查。(责任部门:环卫处)
29.严禁露天焚烧落叶、秸秆、垃圾或其他废弃物,持续加大检查力度。(责任部门:执法协调处、园林管理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30.严格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的决定》要求,积极向农户宣贯法律法规要求,引导农户合法合规处置秸秆,做到疏堵结合。(责任部门:执法协调处、园林管理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31.按照天津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依法治污,2025年底前制订扬尘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责任部门:政策法规处,各相关部门配合)
32.完善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管理要求,原则上禁止不符合要求车辆投入运输活动,各区定期复核辖区垃圾运输车辆配备情况,对不符合要求车辆及时维修、更换,解决垃圾收运过程中跑、冒、漏、洒等问题。(责任部门:废管处)
33.新建垃圾中转站应设置密闭负压收集和除臭设施,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逐步推进居民区底商垃圾中转站搬迁,因地制宜采取密闭收集和除臭措施。(责任部门:市容建设处、废管处)
34.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加强恶臭异味管控,到2022年,卸料大厅、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100%实现密闭负压收集,废气送焚烧炉处理或建立高效废气处理设施。(责任部门:废管处)
35.2025年底前,对投诉集中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展溯源排查和对标治理,确保恶臭异味达标排放,有效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责任部门:废管处)
36.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各区按照市城市管理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委联合制定的开展特定三类场所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实施本区细化方案,进一步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责任部门:执法协调处、执法监督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37.依法查处餐饮服务项目油烟超标排放问题,持续巩固全市域禁止露天烧烤工作成果。(责任部门:执法协调处、执法监督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38.推动市内六区特定三类场所内餐饮服务项目、投诉集中及大型餐饮服务项目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用电监控,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责任部门:执法协调处、执法监督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39.2022 年起,在全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范围组织各区开展建立交通、施工、工业、社会生活等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源清单及影响范围进行摸排,并逐年更新。(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40.采用“源头管控、途径治理、室内兜底”的原则,各责任部门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方案并指导各区人民政府实施,有效降低各类交通噪声投诉率,到2025年使交通周围居民室外声环境总体改善3分贝、室内声环境达标。(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41.对扰民的各类施工工地落实噪声自动监控100%,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监督建设及施工责任单位落实相应防噪措施,年度施工噪声投诉率降低10%。(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
42.有序推进建筑供热计量收费工作。(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43.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网络。加快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合理分配道路空间资源,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空间。(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44.持续开展沿河垃圾治理,确保城市水体内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及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并对清理出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降低雨季污染物冲刷入河量。规范垃圾转运站管理,防止垃圾渗滤液直排入河。(责任部门:废管处)
45.建立道路规范清扫长效管控机制。加强道路清扫作业管理,禁止将路面垃圾清扫入雨水井。道路湿法机扫作业产生的废水,禁止排入雨水井、河道。(责任部门:环卫处)
46.沿街底商防止乱泼乱倒,各区督促沿街底商、餐饮等经营单位配置垃圾泔水收集容器,严禁向雨水井随意倾倒。(责任部门:废管处、环卫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47.开展洗车污水、餐饮泔水、施工泥浆水等进入雨水管网专项执法行动,严管沿街经营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污水乱排直排。(责任部门:环卫处、废管处、市公用事业局、市容建设处、园林建设处、执法协调处、执法监督处、市综合执法总队)
48.完善“海上环卫”制度,加强岸线、岸滩及海面漂浮垃圾的治理,提升海漂垃圾预测打捞能力,到2025年,岸滩垃圾、海漂垃圾等得到有效治理,海洋垃圾常态化防治机制更加健全。(责任部门:废管处)
(三)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49.完成合佳威立雅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大韩庄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重点单位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责任部门:废管处)
50.制定天津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整体方案,高位推动各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责任部门:废管处)
51.中心城区及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责任部门:废管处)
52.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责任部门:废管处)
53.确保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责任部门:废管处)
54.实施“500 米”净岸工程,及时清理岸滩和近岸海漂垃圾。(责任部门:废管处)
55.开展集中式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水体沿岸的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日常巡检机制,查处在农村地区随意倾倒、堆放垃圾行为。(责任部门:废管处、环卫处)
56.合理规划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选址,做好防渗和防雨措施。(责任部门:废管处)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落实责任。各责任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责任部门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
(二)强化举措,有序推动。各责任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工作调度要求,对城市管理系统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进行跟踪、调度、评估和预警,强力落实“硬措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严格考核问责,将城市管理系统污染防治检查考核情况纳入城市管理考核体系。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问题造成工作不落实、任务未完成、工作效果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追责。
(三)完善机制,加强调度。各责任部门要按照《市城市管理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分解表》内容,及时跟进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要相对固定1名人员担任污染防治攻坚战调度联络员,负责协调本部门调度工作,并按照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要求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附件:市城市管理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