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城市管理委 市委社会工作部 市机关事务
管理局 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市妇女联合会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天津市生活垃圾
分类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带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促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市城市管理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市妇联联合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城市管理委 市委社会工作部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市妇女联合会
2024年9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进一步推进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
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发展的意见》(建城〔2024〕34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带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促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垃圾分类志愿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社会参与、为民服务,以树立文明风尚为出发点,以培育文明习惯为导向,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大力发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健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一)壮大队伍力量。各区依据2022年4月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继续广泛动员属地党员、团员、青年、妇女儿童、公共机构干部职工等志愿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人群,充实到本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中,培育形成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稳定力量。
(二)完善组织架构。各区由城市管理部门牵头,会同相关单位,依据《章程》明确的志愿者登记、备案、审核、服务流程,进一步理顺 “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确保志愿服务工作顺畅开展。
(三)强化组织培育。有条件的区要建立专业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政策引导、重点培养、项目资助等方式,建立一批活动规范有序、作用发挥明显、社会影响广泛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
(四)加强沟通协调。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列为天津市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将市区两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组织纳入市区两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协会)。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时长纳入志愿服务总时长。
三、强化志愿者培训管理
(五)开放服务阵地。各区全面开放辖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宣教基地、科普场馆、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示范点位等资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提供学习、培训、实践的便利场所和便利条件。
(六)健全培训体系。各区依据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组建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培训讲师团的方案》和《关于遴选组建区级生活垃圾分类讲师人才库的通知》,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整合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和社会专家等资源,充实本区“分类讲师”团队,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日常培训,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培训,月有宣讲,周有授课。
(七)加强日常管理。各区要依据《章程》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坚持“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推动分类、实现自我”的服务宗旨,坚持“党建引领、志愿先行、典型示范、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推动天津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资源化回收利用等工作,厚植天津市高质量绿色发展底色。
(八)抓实评价机制。各区要依据《章程》明确的工作制度,认真登记志愿服务记录,定期对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效果开展评价,突出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典型宣传和荣誉表彰,不断提升志愿者队伍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
四、持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
(九)加强活动统筹。全市各层级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市级统筹,以“津彩分呈”为主题,深入机关、社区、学校、商超等地,开展分类宣传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市分类办组织活动基础上,各区根据属地实际、季节特点、特定节日、重要节点等情况,指导本区志愿服务组织周密制定计划、确定活动主题、突出活动组织、主动下沉基层,自主组织本区“津彩分呈”志愿服务活动。
(十)大力开展宣讲。指导志愿者依托各类宣传平台,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贴近群众家庭、走近群众中间,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认识到实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十一)促进习惯养成。鼓励志愿者参与垃圾桶边值守督导和日常巡检等活动,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响应“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光盘行动”、“限塑”等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十二)突出为民服务。鼓励志愿者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同时,帮助基层单位协调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关注妇老幼等特殊群体需求,充分体现分类志愿者的温情服务。
(十三)引导带动群众。各地要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分类体验活动,探索接地气、有活力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践方式,宣传推广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方法,引导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升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五、不断扩大宣传影响力度
(十四)注重典型引领。各区结合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国际志愿者日等,选树、宣传优秀垃圾分类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优秀志愿者开展基层巡讲活动,不断增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发挥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伍的示范带动效应,持续激发广大志愿者参与热情和动力。
(十五)加强成效推广。各区要梳理总结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全方位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充分运用媒体平台,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成效,形成志愿文化认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十六)塑造志愿品牌。各区要总结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文化,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提高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社会关注度。针对天津文化特色,深入开展“津彩分呈”、“巾帼志愿关爱行”、“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会关注度。
六、强化保障措施
(十七)提高思想认识。各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统一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充分认清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推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十八)加强沟通协作。各区城市管理、党委社会工作、机关事务管理、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要依据《天津市志愿者服务条例》《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规制度文件和各自工作职责,强化统筹推进,加强沟通协作和资源共享,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十九)加大支持力度。各区要切实加大对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志愿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志愿服务需要,提供必要工作用品和交通、就餐等基本保障,全力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