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市城市管理委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
来源: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3-31 16:1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今后五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的通知》《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委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中心工作,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城市管理队伍法治意识,提高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融合,坚持守正创新。2025年,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城市管理系统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增强,尊法守法用法氛围逐步形成。

二、普法重点内容

(一)重点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专题法治培训和法治工作队伍全战线、全覆盖培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注重运用各类媒体和平台、发挥基层普法阵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二)重点学习宣传宪法

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强化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教育。持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把宪法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持续举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系列活动。

(三)重点学习宣传民法典

深入宣传民法典的基本要求、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民法典列为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的重点内容。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以528日民法典颁布日为契机,每年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开展民法典进机关、进学校等八进活动,宣传民法典实施过程中典型案例。

(四)重点宣传与城市管理领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围绕城市管理工作,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依法行政领域、互联网领域和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乡绿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学习宣传。

(五)重点学习宣传党内法规

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学习培训制度,将党内法规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和党员日常考核内容。

三、普法对象范围

(一)持续推进覆盖全员的法治教育

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履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重要内容,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法制度,强化任前与任中相结合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落实旁听庭审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保证法治课时数量和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加强以案释法。加强职工法治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弘扬善良风俗、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把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公园、城市家具等公共设施中体现法治元素,加强基层单位法治文化形象塑造,完善法治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引导干部职工创作和推广法治文化作品,积极参加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等活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法治宣传活动。

四、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相融合

一是深化“法律进学校”。推动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和平安校园建设,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丰富创新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工作内容。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诈骗、非法传教、网络沉迷等方面法治教育,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二是深化“法律进企业”。具有生产经营职能的单位要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推动单位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升单位管理法治化水平。三是加强行业依法治理。引导和支持城市管理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化行业治理。四是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市政公用设施安全、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城市管理系统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办事

五、丰富普法方式

(一)在立法、执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

把普法融入立法过程。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行政规范性文件起草、修改过程中,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对社会关注度高、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正式公布时,一般应当同步解读,并通过官网、官微等多种途径集中宣传。

把普法融入执法过程。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普法宣传,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中,加强普法宣传。

加大以案普法和以案释法力度。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及时开展普法。落实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向公众进行法律解读,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公开课。

(二)创新普法载体和传播方式

鼓励干部职工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平台,增强受众参与感、获得感。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经常性刊播公益普法信息,发挥权威、正向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全市公园、电子显示屏、人行天桥、路名牌等资源扩大普法覆盖面,形成法治宣传集群。积极参与市“八五”普法讲师团、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普法志愿服务。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单位、部门要充分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推进普法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认真研究、组织实施。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

(二)加强机制保障

健全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实施意见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普法任务和责任清单。各责任单位、部门要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落实普法责任制

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普法责任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强全系统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加大对执法对象、管理服务对象普法力度。

(四)健全考核评估保障

加强普法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将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或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工作一线,提供相应的普法经费保障。开展实施意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终期总结验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聚焦问题开展差异化探索,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经验。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发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批评,依规依法处理。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22329

附件: